400-010-3808

收藏我们

行业资讯

Industry Information

伍强课堂:如何正确理解两业融合(二)
项目启动时间:2023-05-22
分享至:

04先进制造与现代物流的关系与特点

        物流业是典型的服务业,这一点毋庸置疑,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服务业。我国物流服务业占GDP约15%,也就是说占整个服务业约25~30%,由此可见其的重要性。但是,我们也要看到,相比于服务业的广阔范围,物流业的要小很多,因此,讨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两业融合的重要性也要大打折扣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工作的关系,我在过去20多年中有多次机会参观SEW公司位于德国的工厂。在2000年第一次参观的时候,向导很热心带我们参观了整个SEW工厂。一开始,向导询问我们,是要参观其先进制造系统,还是要重点参观现代物流系统,我们希望两者都看一下,重点看物流系统。由于中国当时的制造业水平还比较落后,我们看到很多的新技术都是闻所未闻,其先进的加工中心和自动化物流系统,都让我们大开眼界,也深刻影响了我们对制造业物流的理解。更加难能可贵的是,后来的每一次参观,我发现无论是制造工艺,还是物流系统,都有很大的改进。最后一次参观是在2016年,他们这次重点介绍的是其工业4.0系统,即以柔性化为代表的生产线和物流系统。SEW工厂的发展路径,也回答了我们的一个问题,即先进制造与现代物流的深度融合并非是一个静止的过程,而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。

SEW生产车间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        首先,先进制造业是建立在先进设计理念,先进生产工艺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之上的。当然还离不开供应链的支持,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,离不开先进的管理系统。德国的制造为什么长期居于世界的先进水平,最关键的一点是其过硬的质量。无论是飞机、汽车,还是家用电器,开关,水龙头等,都是如此。低端制造和高端制造的分水岭在于其制造质量,没有高端制造能力的企业,只能从事一些低端产品的生产。而要进入高端制造领域,首先要提升的是制造能力。这里包括产品设计能力,产品加工能力,产品检验能力等一系列指标。

        其次,物流是先进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现代物流一方面为先进制造提供了实时准确的物流支持,另一方面是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生产效率的提升是充分优化生产工艺,完善物料配送策略,减少过程等待来实现的,而产品质量的提升一方面是先进的制造工艺和加工手段所决定的,另一方面则是合格的零部件储存和供给,数字化支持下的实时准确的配送。如果我们去参观一个典型的机械制造车间,我们会发现,物流所占据的场地往往要比生产场地还大,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物流对生产的重要性。

        第三,先进制造的另一特点是高质量和低成本(也即高利润)。质量和成本是一对矛盾,让很多人非常困惑的是,先进的制造业是如何同时实现高质量和低成本的?我们知道,大规模生产会从很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。这里有几个方面,其一是研发设计的摊销会因为大规模的生产而变小,甚至微乎其微,其二是原材料和外协的成本会因规模化而降低,第三是采用流水线生产、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,将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。这里所说的每一部分都与物流息息相关。在定制化取代规模化生产的今天,那又是如何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?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标准化和柔性化。产品的定制化要想取得高效,首先是建立基于模块化的标准化产品系列,其次就是生产的柔性化。在这一过程中,柔性化的物流系统将起到关键作用。

        第四,无论是先进制造业,还是现代物流业,他们都在不断发展,因此,两者的深度融合也建立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。我们参观的SEW工厂,几十年间,其加工中心从最开始的20多道工艺,逐渐减少到只有2~3道工艺,产生了质的飞跃,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。而随着工业4.0的开展,物流系统在系统柔性、过程可视化等方面也在快速迭代,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。

        现代物流作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系统,必将通过数字化、智能化等手段,为制造业插上腾飞的翅膀。

蜂鸟中台健康监控系统

        05先进制造与现代物流融合的关键点

        长期以来,物流就是制造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从这一点看,两业本身就已经是事实上的深度融合。那问题来了,既然如此,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这个话题呢?

        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不妨先回答当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?

        对制造业物流来说,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层面:对内称为生产物流,对外称为社会物流。显然,两者之间是有密切的联系的,甚至是密不可分。从供应链角度看,生产的上游是原材料和配套件,生产的下游是销售流通环节。两者互相衔接,互为补充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的问题是:

        1 从内部物流看,存在物流自动化水平不够,库存控制不精确,空间利用率低,物流路线设计不合理,数字化水平差,物流的柔性化不够等问题。这些问题共同推高了生产成本,降低了劳动效率。比如,一种流水线生产线,可能因为物料供给不及时或物料出现差错而停工,又可能因为管理水平问题而使得问题处理时间变得更长,从而进一步影响生产。

某工业制造行业物流中心

        一个相对封闭的供应链系统,应该达到的目标是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基本平衡,这样才能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。一旦供应链失衡,就会传导到上下游企业,使其生产受到影响。有时,我们看到这种失衡是结构性的,有时是随机的,无论是何原因,都将对企业的决策产生影响。

        3 从内外物流的衔接方面看,存在上下游衔接不畅的问题。这也许是两业融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。衔接不畅存在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。所谓硬件不衔接,可能是托盘载具等的不兼容,标准化程度不够,而软件的不衔接则是信息连接不匹配,缺乏统一的接口。对物流来说,没有什么比标准化、单元化更加重要的议题了。但有时我们又不得不面对非标问题的产生,这是具有挑战的一面。

        4 从信息化方面看,普遍存在信息不透明,管理混乱,各自为战的问题。信息化在未来制造业和物流业中都举足轻重,对两业的深度融合将产生深远影响。尤其是AI时代,信息化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。

        5 从总体看,我国的制造业虽然有处于高端的企业,但大部分企业还处于较为低端水平,而物流情况类似。面对这一现状,提升各自的水平本身就是融合过程的具体用作。生产规模决定了企业的制造水平和物流水平,不可能脱离这个基本情况去谈什么两业融合。当然,我们也不要为我们的低端制造业和物流也感到沮丧。其实,纵观全世界,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,小规模制造业企业不可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。无论是德国还是意大利,其情况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    总体来说,解决以上的问题,就是两者深度融合的核心内容。两业融合的根本是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率的同时,还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,舍此无他。从这一点看,我国低端制造业过于分散的局面必将发生根本改变。因为,先进制造业面对的对象将是以规模化生产为主的企业,在一个生产规模过小,生产力水平很低的企业实施两化融合是不可想象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人们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。过去我们可以骄傲的是制造业的全面覆盖,这的确是中国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。但我们的总体水平之低也是有目共睹的。中国制造业之所以内卷严重,不是因为制造业水平太低,而是低端制造的严重过剩。一个严肃的课题是:如何通过实施两化融合,引导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提升?对于物流或供应链来说,需要明确一个事实是,尽管其对先进制造是如此的重要,但物流和供应链只能为先进制造提供便利,如更丰富和更灵活的采购渠道,更低廉的物流成本,更合适的库存水平,以及更严格的质量控制等,其本身不能将制造水平推高到一个新的高度。先进制造的根本在于其设计水平、创新能力和加工水平等,这是物流和供应链所无法完成的。

自动化立体库

       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两业融合并不是程式化的简单概念,也无法通过一些概念化的指标去评估,比如,不能说建立了自动化立体库就是融合了,没建立立体库就没有融合,两业融合的根本目标是大幅度提升生产力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。这一点,值得每一个企业去体会和思考。

        06要避免在两业融合过程中走入误区

        两业融合预期能够达到的效益是巨大的。但同时也要避免两业融合过程中的误区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一,避免制造业的过度服务化,出现空心化;

        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,说到底还是要激发制造业的活力。但要警惕出现过度服务化的趋势。过度服务化的表现多种多样,如资本的过度介入就是典型的一种。资本因为其逐利性,会被肆意炒作而形成泡沫,互联网企业烧钱、拿流量、上市就是一种典型的手法,一旦资本通过上市等手段获取暴利,剩下的就必然是一地鸡毛,对制造业企业形成反噬。任何一种技术或业务模式的改进,都有其适应性和边界,而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,一旦突破,就会走向反面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二,避免服务化的走过场,形式化,避免搞样板工程;

        两业融合为制造业的提质增效指明了方向。然而,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,向服务延伸并非是驾轻就熟的一件事,也不是其强项。很多企业对两业融合所带来的效益还存有疑虑,只是在政府补贴的情况下,摆摆样子,走走过场而已。这样的例子很多。以物流服务业为例,人们普遍认为智能制造与物流的关系并非如此紧密,之所以上现代物流系统,很大程度上是样板工程的需要,是上级领导的要求,或者是因为要申请国家和政府的补贴才采取的行动。而其建设目标,也不是从实际要求出发,而是从领导喜好出发。许多华而不实的样板工程就此诞生,而于事无补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三,避免对两业融合概念化,甚至产生迷信;

        一是认为两业融合是万能的。持这种观点的人,把两业融合作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,认为只要实施两业融合,整个行业就会蒸蒸日上,而忘记仍然需要艰苦创业,不断创新,才能克服企业发展过程的各种问题,保持企业的的活力和竞争力。两业融合既是虚实业务的结合,也是人的结合,对于自身并不熟悉的新领域、新技术、新模式,其本身就充满挑战和危机,企业的固有问题不会因为实施两业融合而自然消失。如果企业心存侥幸,企图借用两业融合而掩盖自身问题,是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二是认为两业融合是一劳永逸的。持这种观点人,把两业融合看成是静态的和机械的。事实上,两业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不仅表现在业务的广度即不断扩展方面,更表现在业务的深度即不断迭代,不断深化方面。从某一时间点看,两业都是有其边界的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边界也在不断扩大。从根本上讲,两业融合开启的是制造业发展的新的大门,这扇大门是如此广阔,短期内看不到边界。

        三是认为两业融合的模式是固定不变的。不同的制造业企业,由于产品不同,规模不同,基础不同,地域不同,要求不同,发展方向不同,生产模式不同,生产工艺、流程不同,差异很大。这种差异和独特性决定了每个企业的两业融合过程和方向的独特性。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。千万不要试图复制成功企业的模式,而是要从自身需求出发,制定自身的策略和发展方向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四,追求无人化和智能化不是目标,只是手段,要兼顾平衡、就业、环保、节能等多方面的问题。两业融合表面上解决的是制造业的问题,其实质是解决社会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问题。通过两业融合,通过引入服务,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制造业的潜力,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,降低产品的成本。同时,我们也甚至不宜过分强调智能化和无人化,而是要通过引入服务,通过做大做强,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制造业这一个庞大的行业之中。


蜂鸟中台

立即前往 >

无忧服务

立即前往 >

行业方案

立即前往 >

联系我们

sales@vstrong.com

在线服务

服务热线

400-010-3808

TOP